返回

乐器114

文章

琴人的“金耳朵”是怎么炼成的?

古琴弹久了都有一种经验:刚开始买的练习琴十有八九在几年后都要扔,原因无他,就是因为自己耳朵从“石耳朵”慢慢变成了“金耳朵”。


人的审美力都是在不断变化的,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吟诗也会诌。“金耳朵”是怎么炼成呢?听好琴,好琴听多了自然有。


吴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提到:“要想弹好琴它有一个重要的前提:手里一定要有一张合适的琴,一张好琴。一张太差的琴弹久了你的耳朵要坏掉的。虽然从弹琴的人来说,琴仅仅是个工具,但是这个工具很重要。”


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琴友,贪便宜买很差的琴,甚至有三合板做的古琴,对琴音色的判断确实不及开始就弹好琴的琴友。但这类琴友和其他琴友交流的时候,听过好琴,或者机缘巧合听到一些音质很好的名家琴以后,在比较中,也能分辨出古琴音色的好坏。



在斫琴这行里,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:古琴声音要上佳,琴材要老,技艺要好,老木材容易出好声音。大部分古琴的木料都是杉木,杉木有新旧之分。


新杉木发白,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颜色越来越黄、有的甚至发砖红色,有浓重的清香。老杉木易加工,作琴面底板都好。北京故宫藏唐琴“九霄环佩”为杉木制,另一唐琴“飞泉”亦为杉材。



古琴是木和漆的艺术,而这两者都需要时间去养,我们琴社把老杉木制成的古琴放上几年,再拿出来听的时候,音色都有很大的变化。


守仁斫琴师,扬州市级古琴非遗传人樊继健老师订立了一个标准:制成3年以上的古琴,才能被称为“陈年琴”,这也是守仁制琴社的斫琴出品标准之一。她经常说:琴在成长。


其实不管是我们做古琴斫制工作的,还是普通的琴友,每天都在经历着“琴耳”的养成过程,随着时间的推移,绝大部分古琴的低音都能变得越发浑厚,余韵绵长,高音相对也更圆润,柔滑甜美,泛音变得清亮。



有一次,我们在守仁库房里发现一床混沌,这张混沌制成应该有5年以上了,樊老师听了琴音后,说虽然时间长了略空,但音色极美,至少3年前,没有在库房里听到过这种音色。


对每个斫琴人来说,听到一床好音色的琴,就像中大奖一样。这话绝不夸张,对于乐器来说,音色就是生命。


因此说,琴人“金耳朵”养成的过程,也是伴随着古琴变化成长的过程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做个“有心人”,用心去感受古琴音色的变化,“入心入耳”,才能对古琴音色有更好的辨别力。



寻葱觅蒜

2023-07-04 16:30 创建内容

更多

提示

是否确定删除评论